标题:子女会不会孝顺父母,不用听他们说什么,看这些细节就好 内容: 当父母的,都希望子女可以孝顺父母。 难道说,养儿就一定可以防老吗? 这是不一定的。 以前的情况,跟当下的情况,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 别说养儿防老了,也许连日常的孝顺,都很难做到。 毕竟,在这个内卷严重、人心浮躁的年代,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不会越来越深厚,只会越来越淡薄。 不仅外人之间的感情会愈发淡薄,就连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会愈发淡薄。 不然,就不会有“断亲”的情况出现了。 孝顺,并非口头上的甜言蜜语,而是付出真心的行动。 子女会不会孝顺父母,不用听他们说什么,看这些细节就够了。 细节一:能不能做到“对等付出”。 有一个问题:你怎么报答你的父母? 里边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答案:父母是怎么对待子女的,子女就怎么对待父母。 大家都“对等”付出。 子女小的时候,父母就对他们不管不问,毫不关心。 等子女长大后,也对父母不管不问,一报还一报。 这是很正常的,毕竟因果循环。 反之,子女小的时候,父母就对他们疼爱有加。 等子女长大后,也特别关心父母,还时不时出钱出力。 这是很正常的,毕竟因果循环。 真正的孝顺就是,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子女,子女就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父母。 付出,并不是单向的,而是双向的。 有的人早年抛妻弃子,等老了,才回家找子女养老,这可能吗? 肯定是不可能的。 没有一开始的付出,就不会有后边的收获。 细节二:平时是否对父母“耐心”。 前段时间,看到一个帖子,年已四十岁的儿子,手把手教临近八十岁的父亲使用智能手机。 父亲有什么不懂,儿子都耐心教导。 这种“耐心”,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孝顺。 长大后的孩子,依旧对上了年纪的父母保持耐心,哪怕孩子赚不到什么钱,也都是大孝子。 为什么这耐心会显得如此重要呢? 因为年轻的子女,都容易瞧不起思维落后的父母。 父母上了年纪,跟不上这个时代,也不懂得用手机扫码,或者手机支付。 这个时候,就需要子女手把手去耐心教导他们。 这个教导的过程,就跟年轻时父母教育幼小的孩子读书认字一样。 教了很多次,都不懂,可还是耐心教下去。 从这些生活的小事,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态度。 连基本的耐心都没有,一旦遇到大事,只会大难临头各自飞。 比物质孝顺更真实的,其实是耐心方面的孝顺。 细节三:处于困境,能否“共苦”。 不仅夫妻之间会大难临头各自飞,就连父母和子女之间,也时常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。 人这种生物,生来就有趋利避害的秉性。 喜欢趋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事物,而逐渐远离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物。 比如说,父母卧病在床,子女会照顾他们吗? 短时间卧病在床,子女还能照顾父母。 长时间卧病在床,子女就有可能抛弃父母。 从古至今,都是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。 父母生病的时间越久,子女对父母的忍耐程度就越低,甚至还会认为生病的父母是家庭的累赘。 端屎端尿一天容易,端屎端尿一个月也还行,可端屎端尿一年,乃至于五年、十年,这就特别困难了,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。 同甘,容易,因为人性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东西;共苦,很难,因为人性特别讨厌让自己受苦受罪的事物。 父母生病的时候,就能看透子女的真面目。 细节四:能不能做到“互相妥协”。 上文谈到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并不是单向的,而是双向的。 单向的关系,就是一方付出,另一方坐享其成。 如此关系,基本都不会长久,只会在某个时间点瞬间破碎。 双向的关系,就是一方付出,另一方也付出;一方妥协,另一方也妥协。 大家都本着良心去做人,没有辜负,也没有伤害,只有真心相待。 如此关系,注定美满长久。 父母和子女之间,真的能做到“双向付出”吗? 很难。 在父母看来,我是长辈,凭什么要谦让你这个小辈? 在子女看来,父母不谦让子女,凭什么子女要谦让父母? 大家都是亲人,又何必走到这一步呢? 身为长辈的父母,没必要倚老卖老,平等对待就行了。 身为后辈的子女,没必要跟父母较真,有些事差不多就行了。 父母退一步,子女也退一步,才有可能海阔天空。 否则,大家都咄咄相逼,毫不妥协,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仇人。 文/舒山有鹿 发布时间:2025-04-19 01:15:49 来源:术灿网 链接:https://www.shucan.cn/book/68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