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故事:古代志怪故事——悟知子 内容: 悟知子悟知子,不知是哪里人,起初学习儒业,没取得功名,后来经商,也是屡次失败,艰难困苦半生,一事无成。 还好没有家室子女,无牵无挂的在江湖上飘荡。 某天,遇到一个卜卦人,跟着学习卜卦,起早贪黑的钻研了三年,突然大悟说:“我懂了! ”然后就找了一个门市,开店算命。 他预测祸福非常准,所以每天都有些收入。 某天正在给人算卦,忽然来了一个道士,衣衫破烂,进店就坐到椅子上。 椅子腿断了,人们都笑起来。 道士向他道歉,然后要离开。 悟知子热情的把他留下,等人们散去,他跪到道士面前说:“请仙师指教。 ”道士说:“我就是个游荡江湖的落魄之人,你怎么叫我仙人? ”悟知子说:“弟子早就推算出来,您看看这把破椅子的背面。 ”原来上面写着“某年某月某日,这把椅子被仙人坐折。 ”道士说:“孺子可教,可惜把聪明用在了没用的地方。 既然拿我当神仙,那说说你需要什么吧! ”悟知子说:“求您收我为徒,赐我仙丹,让我脱离凡尘成仙。 ”道人笑着说:“你呀,还是没有脱离俗世的眼光,太错了! 你学习儒业的时候,是不是多次把文章让名师指点? 道家的丹药,就像儒家的笔墨,你能把笔墨吞下去成名作家吗? 你能让老师钻到你肚子里替你写文章吗? 能让老师一天之内就把你辅导成名家吗? ”悟知子答:“不能! ”道士说:“我也知道不能,仙道和儒道是一样的,都需要专心致志,循序渐进。 没有服食一粒仙丹就飞升成仙的,那是世人的谣传。 你悟性很高,我给你讲讲修炼内丹的道理。 ”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轴画展开。 中间写着个大大的“诚”字,上下左右,分别写着真,妄,实,幻。 道士说:“这就是大丹的原理,能够修成,全在于此。 ”悟知子说:“弟子愚昧,请仙师详细赐教。 ”道士说:“修道,要求真,去除妄心,要务实,去除幻想。 就像在世上的为人之道,忠孝礼义廉耻无愧于心,这就是诚。 哪有丢掉仁义礼智成仙的? 所以刚入道的仙人又被称为真人。 抛弃纲常,连人都做不好,哪能成仙? 离开这些,就会流于妄想和虚幻,就是人们常说的‘左道惑众’。 如果你真诚的守住真心,自然进入定静的境界,静是修行的法宝,让它保持不要被妄和幻破坏,这就是内丹。 大道就在其中。 其实儒释道三教源头上是一样的,不过儒教重在德,佛教重在空,道教重在静。 三教都需要保持一颗清静的心。 比如你学习卜卦的方法,开始也是从世上流行的金木水火土入门,潜心研究,去除浮华,追求实质,所以才有了小成。 ”悟知子再次跪拜说:“弟子受益匪浅。 ”站起身来,道士不见了。 三年后,悟知子也不知了去向。 作者说:仙是纯正的阳气,鬼是纯正的阴气,而人在阴阳之间,所以可以成鬼,也可以成仙。 只有静下心来真诚的探索,才能有通达的那天。 修仙的人,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去实行,或者实行了却不专心,急于求成,贪求虚幻,妄想一日飞升,这是逐渐向鬼道靠近。 (根据我自己的理解,某些地方可能偏离了作者本意,读者请自行阅读原文对照。)【原文】悟知子,不知何许人。 初业儒,不得功名,弃而学贾,不得财帛,偃蹇半生,一无成就,幸无妻子,孑然游荡。 遇江湖卜者,学推算五行法,昕宵研精,寒暑不辍者三年,恍然大悟曰:“道在是矣。 ”随立肆于市,垂帘卖卜。 诣之者,所决事皆当,故得钱无虚日。 正为人作卦,左右环观,猝有一道人来,着折角巾,褴襶不堪。 坐椅上,椅顿折,人皆笑之。 道人抱歉将行,悟知子婉留之。 卜完人散,悟知子诣道人膝前,跪称仙师求教。 那道人曰:“予游方之士耳,何所见而仙予? ”悟知子曰:“弟子早推定数,请观坐坏之椅背。 ”道人观之,上书“某年月日,此椅为仙人坐折”。 道人曰:“孺子可教哉! 惜费聪明于无益之地。 子既仙我,盍言尔志? ”曰:“求赐仙丹,度脱尘凡,相随门下。 ”道人笑曰:“子犹俗见,误甚。 子先业儒,曾作文投明师。 道家丹药,犹儒家笔墨,子能吞墨举笔即成名家乎? ”曰:“不能。 ”“能使师入尔心腹,代为著作乎? ”曰:“不能。 ”“能求师一日间诲汝作通人乎? ”曰:“不能。 ”“我知汝不能也。 仙道犹儒道,须专心致志,历阶而进,断无饵一粒丹即飞升天上者,皆好事者托词以误世也。 子善悟,我先示子丹头。 ”乃从袖中出一轴展之,中间大书“诚”字,上书“真”字,下书“妄”字,右书“实”字,左书“幻”字。 曰:“此即大丹原委,成始成终,尽在于是。 ”悟知子曰:“弟子愚昧,敬请详示。 ”道人曰:“上求其真,下劈其妄,右依即实,左依即幻。 如为人之道,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,八者无愧,是即诚也。 天岂有弃此八字之仙乎? 故入道之始,曰真人,言真能克尽人道也。 一有不然,即流于妄。 纲常既不明,则人且不成,何有仙乎? 能右此八字,敬慎勿失即实,实则德明,无物不明矣。 故曰‘至诚前知’。 左此八字即幻,幻则狂妄,荒诞不经矣。 故曰‘左道惑众’。 子能一心守真实,去幻妄,诚在其中,自然入定,定则静,静则精气神三宝之先天自见,见而团聚之勿散,即是内丹。 道在是矣。 ”悟知子曰:“师所云理学常谈也。 道尽于此乎? ”道人曰:“儒释道三教同源,其流则分。 儒在明明德,释在渡罗密,道在清静头,彼圣佛无不从此入门也。 即如子之神卜,亦从庸流所论五行入手,能劈去浮游而存精实,非由一诚得之乎? 大小一理,子何信其小者而略其大者乎? ”悟知子曰:“唯。 ”即失道人所在。 三年后,悟知子亦不知去向。 芗厈曰:纯阳为仙,纯阴为鬼,人在阴阳之中,故可鬼可仙。 惟刻求诚明,自有四通八达之日。 任意荒怠,即中七情六欲之迷。 道人所云,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也,明者自知。 知而不行,行而不专,是自趋于鬼道也。 发布时间:2025-07-21 23:48:44 来源:术灿网 链接:https://www.shucan.cn/book/128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