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怜的惜春,自幼缺父爱母爱,晚景凄凉
2025-03-10 18:09 金路易
惜春的父亲贾敬在书中开场就年岁已高,但对惜春丝毫没有老来得女的欢喜,他在道观中沉溺修道炼丹,最后死于金丹中毒,书中未曾提及惜春母亲,想来不过是个地位低下的妾,我甚至想她不过是个服待的丫头,有一天修道的老爷突然性起,就有了惜春。
这丫头不但没有因此提高自己的地位,反而让人知道了敬老爷的欲根未绝,羞恼的敬老爷根本没给过惜春妈妈好脸色,甚至折磨而死也是可能的,因为她的存在,时刻提醒人们,潜心修道的敬老爷还是俗人一枚,远没清净。
贾母命把惜春养在荣府,惜春和黛玉显然不同,把惜春接过来养完全是因为贾母看不上宁国府那个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,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”的淫窝,实在不适合一个小女孩的成长,在这一点上看,贾母真是个有远见卓识的家长,她虽然年纪大了,可是一点不糊涂,没什么能瞒过她的慧眼。
但是贾母是个骨灰级颜控,看看她心尖上的都是什么人物:绝世之姿的黛玉、公认的帅哥宝玉(更有衔玉而诞的传奇),风华绝代的元春,美艳的凤姐,后来宝琴来了,让老太太喜欢的不得了,也是因为宝琴长的好。
惜春长得一般,黛玉初入荣国府时,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外表描写,到了惜春这里,“身量未足,形容尚小”,八个字就打发了,显然惜春长的和她的风华绝代的众姐姐们相比没什么出众的地方。
在这个全是势利眼的荣国府,老太太不在意的人,谁会给她关爱。她的胞兄是贾珍,那个大色鬼怎么会有功夫去关心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,嫂子尤氏在家防贼防盗还来不及,也没功夫关心她。
0-6岁是小孩的情感依恋期,人格初步形成期。这个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。惜春在最需要陪伴的时期,却是孤零零地在忽视中长大。没有爱的童年,慢慢长成了小女孩心里的寒冷,也许她一辈子都渴望有温暖的火把把那顽固的寒冷逼走。
这个世界没有给这个小女孩一点点温暖,这个小女孩回报给这个世界的也只有一个字-----冷。惜春的冷是她对付这个世界的武器,所以她冷到了心里。和宝钗天生的冷不同,惜春是环境逼她一寸寸的冷下去。
张爱玲的成长过程和惜春惊人的相似,张爱玲也系出名门,但也是童年不幸福,她的妈妈在小爱玲4岁时去国外留学,致使张爱玲同样是在没有母爱的环境下长大,而且张妈妈是个为爱走天涯的人,她对男人的爱太多,给自己女儿的爱却少的可怜。她的自私成为伤害张爱玲的利剑。
晚年的张爱玲得了严重的洁癖,她不断地换住所,因为她感觉房间里总是有虱子,所以她把人生比喻成一件爬满的虱子的华丽袍子。这正是她精神极度不健康的表现。
而我们可怜的惜春,连短暂母爱都没有得到过,讽刺的是,惜春的居所却名“暖香坞”,她何曾得到过什么亲人的暖。张爱玲恨她的妈妈,所以,张妈妈临终,张断然拒绝见她最后一面,毫不留情。
这多像我们可怜的惜春,在抄检大观园时,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要被撵走,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,反而催促道:“或打,或杀,或卖,快带了她去。”她说:“古人说得好,‘善恶生死,父子不能有所勖助’……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,不管你们。”又说:“不作狠心人,难得自了汉。我清清白白一个人,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!”,她嫂子尤氏说她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,看到这一幕,读者也觉得惜春过于狠心过于凉薄。
其实对尤氏的态度,正是小惜春自我保护的武器,她的出身地宁国府,是个脏臭污秽的所在,惜春的绝情正是主动阻断她和宁府本来就不多的往来,以免宁府的污浊沾染了自己。对于小小年纪的惜春来说,她没有更好的武器来保护自己,她只能以冷和无情来抵御她出身地施加给她的负面的难堪的痛楚。
惜春追求的清清白白,和张爱玲的精神洁癖同出于一辙,张爱玲的《倾城之恋》中的那句“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,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”同样适用于惜春。如果读懂了张爱玲,就能读懂惜春,这两个终身寻找爱却不得的可怜的女子,至死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,至死没有释怀。
高鄂的续书中惜春在贾府败落后,在栊翠庵出家,终其余生。但根据脂砚斋批语,惜春最终“缁衣乞食”。高鄂貌似是个慈悲的人,他不忍心让惜春去乞食,但这仲慈悲是没有力的,一切没有“力”的慈悲,都只是是道学先生的说嘴,是廉价的和无用的,这并非真正的“慈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