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鉴——人生无悔

2025-05-26 11:45  荒漠心泉

心鉴——人生无悔

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。相随心变,识人应识心,我们交友应该谨慎。

人海芸芸,不期碰撞。未邂尘面,却诉衷肠。三千里外,咫尺眼旁。默然前世,早已细详。往昔勾陈,岁月沧桑。把酒醉言,几度彷徨。春江逝水,无由感伤。萧瑟秋风,鬓已飞霜。红尘滚滚,冷暖温凉。花开花谢,天道康庄。人心惟危,孰辨赝良。痴文片语,谁解疑罔。

我们经历了许多之后,才慢慢学会了应该如何成长。长大了才后悔,为什么小时候不努力学习,虚度光阴,空悲切白了少年头。 的确我们曾经做了许多后悔的事情,等我们明白时,已经晚了,已经来不及了。

但是我们活在当下,我们应该珍惜的是现在,而不是过去,也不是未来。只争朝夕,就是要我们珍惜现在的人,珍惜现在的我们,而不是一直纠缠过去。因为过去已经远去了,纠缠着过去,毫无意义。而未来还没有来,并未发生。所以现在最重要,所以我们不要去后悔过去,毫无意义,没有价值。

子曰,吾日三省吾身,错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做错了事,如果能醒悟,那么你就进步了。你就升华了。成功和失败相互交融,正确和错误错步包容。失败是成功之母,错误是正确之父。吃一堑才能长一智。我们在学会走路前,会摔倒无数次。人生也如此,在我们认识到人生道路时,也会有无数的摔倒,但是我们不要后悔摔倒,应该总结经验,防止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就可以了。后悔也是没有用的,人生不能重来,只能前进。所以不要后悔,不要纠缠过去,眼睛朝前看,才能躲开脚底的大坑。眼睛总是看过去,你肯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再次摔跤的。

有人会看相,认为可以通过人的表象,看清楚一个人的未来。比如看人四个方面,面相,声相,骨相,色相等,来判断一个人的未来。比较著名的有诸葛亮能够判断魏延有反骨,日后会造反,且设了锦囊妙计,巧妙杀了魏延。可是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早日算出自己的命运呢?死在五丈原。为何不早日安排好,不要去死亡之地五丈原呢?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算出蜀国灭亡的命运呢?为何不设锦囊妙计避免蜀国灭亡呢?为何失守街亭呢?没有算出来马谡会失败吗?可见算命是多么荒谬的事情。还有曾国藩的相人术,专门写了书《冰鉴》。可是这些东西准吗?我认为不准。

还有八字算命,是根据周易编写的算命术。袁枚写的《了凡四训》讲了他命运的改变。年轻时他的人生每一步都被算命先生说中了,他很苦闷。因为算命先生说他短寿,只能活40多岁。他最终学习了佛法,多行善事,后来算命先生说的事,再也没有应验了,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活到了70多岁。。还有一个故事,一个算命先生给别人算命非常准,有个和尚说不相信。那么算命先生就跑来给和尚算命。第一次见面,算得和尚寿命还剩三个月。可是百日后又见面了,再重新算命,结果算得寿命能活几百年。最后和尚告诉他的徒弟其中的原因。第一次算命时,和尚心现阿修罗相。第二次算命时,和尚心现菩萨相。所以两次寿命不同。

人的命运虽然有气数,出生不同则命运不同,但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。你的心变了,自身的气场就变了,相貌就变了,命运就变了,即所谓相随心变。心念天天在变,相也天天变,怎么可能固定呢?所以以貌取人,非常错误。我们应该以心取人,方才正确。

四柱算命源自周易。周易者,并非指周朝传下来的易经。周者,周而复始之义也。易者,日月阴阳交替变化也。故周易,本义为周而复始的阴阳变化规律。这些变化并非一成不变,这是一个动态平衡。由一个低级的平衡向更高一级转化的动态平衡。是不断的新陈代谢,新旧迭代叠加的变化,是螺旋式上升,螺旋式下降,这样不断周而复始的螺旋式变化。而这其中如果人心发生了变化,那么经过迭代叠加后,就会出现新的变化,就会摆脱了原来的平衡轨迹,从原来脱轨的状态,恢复至新的正常动态平衡的状态。所以八字算命,是无法准确判断人的命运的。因为它没有把人心的变化,考虑进去。只是呆板教条地按照所谓的周易原理,来运算逻辑推理。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人心的变化。人心的变化就像〃薛定鄂的猫〃,也像〃双缝实验〃,是根本无法预测的。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意念时,其实这个意念已经不是现在的意念,而是已经过去了的意念。就像我们看流水,我们看到的水,早已经流过去了,不是当下的水了。所以我们根本就不能相信这些看相,算命的,虽然这些旁术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无法给出准确答案,只能是骗人的,失之毫厘,谬之千里。

那么我们如何去判断人心呢?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交往呢?是否可以信任呢?

如果一个人能常怀感恩之心,不忘本,重情重义,诚信待人。我认为这样的人,就是可以交往的人。首先看看他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态度,对父母是否孝敬,是否愿意照顾老人。从中可以看出此人是否真的怀有感恩之心,是否不忘根本。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愿照顾,都不愿意理会,那么怎么可能对兄弟姐妹好呢?对自己的至亲都不好,又怎么可能对朋友真心呢?就更不可能去兼济天下苍生了。因此百善孝为先。这是人的天性。你完全可以从这点来判断一个人基本大概的心性,大方向没有错就行。正所谓大节不拘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十全十美。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

认识别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,可是认识自己是非常难的,所以修行者是在修心,把魔心转变为菩提心。渐悟时要,时时勤拂拭,勿得惹尘埃。到了最后顿悟时,原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过去如烟絮,了了已成空。修行要悟空,认识万法皆空,才能体悟有。佛教的最高修行境界的经典〃心经〃中的〃观自在菩萨〃,〃菩萨〃是指我们。〃观〃是指观察。〃自〃是指自己。〃在〃是指现在目前当下。〃观自在菩萨〃其实是指,让我们观察自己现在的状态,关注当下,关注现在。舍弃过去,不要在意过去发生过的事情。因为那些过去都和你没有关系,而且人会自新,人会成长,人会不断前进。你现在需要做的事情,是珍惜现在,珍惜眼前人。

你需要关注当下,成为观自在菩萨!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